截至2023年2月,中國移動算力規模超8.0EFLOPS,累計投產云服務器超76萬臺,邊緣節點超千個,形成全國20ms、省內5ms左右、地市1ms的三級時延圈——從2021年11月發布《算力網絡白皮書》以來,中國移動在算力方面飛速進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算力網絡布局的“5個三”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之后的核心生產要素之一,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直接帶動數字產業化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數字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GDP增長0.2個百分點。
我國高度關注算力發展,政策利好頻出。2022年2月,四部委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標志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今年兩會期間,算力繼續成為熱詞。在政策帶動下,我國算力布局提速,截至目前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將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其中,智能算力規模不斷擴大,占比提升至40%以上。
中國移動認為,通信網絡正在向新型信息通信網絡轉型,網絡定位的轉變將引發系統性變革。2021年11月,中國移動發布《算力網絡白皮書》,提出打造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多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算力網絡,推動算力成為與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總體來看,中國移動的算力網絡布局可以概括為“5個三”。
三個要點:算為中心,突出增強信息處理能力;網為根基,以網強算,突破單點瓶頸,支撐算力的大規模整合與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多要素融合的一體化服務。
三個融通:物理空間、異構空間、邏輯空間融通發展,提供不同地域的泛在算力,覆蓋中心、邊緣和端,兼顧通用算力和專用算力。
三層架構:從下到上依次為算網基礎設施層、管理編排層和運營服務層,分別提供基礎網絡、"算網大腦”、“算力水龍頭”。
三個階段:算網資源"泛在協同"(2021—2023年),算網服務"融合統一"(2023—2025年),算網架構"一體內生"(2025—2030年)!比绻f第一個階段是算和網‘手牽手’,那么在第二個階段實現了算和網在大腦層面的合二為一,在第三個階段進一步實現了大腦與身體的完全融合!敝袊苿訉<冶硎。
最終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的三個愿景,推動算力成為社會級服務。
歸納總結4類高辨識應用
中國移動持續加大算力網絡投入,資源布局持續優化。如前所述,去算力總規模已達到8.0EFLOPS,持續優化"4+N+31+X"數據中心布局,打造全國20ms、省內5ms左右、地市1ms的三級算力時延圈,推動網絡結構優化和高速直連。
同時,中國移動大力推進"云邊端"協同。在"云"側,發展省級算力中心、業務節點超300個;在"邊"側,發展1000余個邊緣計算節點,建設超過1500個CDN節點;在"端"側,打造算力終端操作系統,加快端側算力構建。此外,中國移動還推進算力多樣化,豐富面向不同場景的算力資源,全國投產多樣性算力服務器超過71萬臺,通用數據中心探索引入DPU,加快推進智算中心規劃布局。
我國在算力網絡相關技術與實踐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在沒經驗可參考的情況下,面臨高價值場景不明確、無統一標準可循、產業生態尚不成熟等挑戰。中國移動一邊攻關技術、一邊探索場景、一邊部署實施,推動技術成熟、要素融合與應用孵化同步進行。
應用場景的收斂,對于算力網絡落地至關重要。中國移動對場景持續做減法,不斷收斂沉淀。從最開始的集思廣益、挖掘43家單位236項試驗方案,到遴選出56個種子應用、各節點分布探索,再到從特殊到一般,沉淀共性,形成43個共性案例,以及最后歸納總結4類高辨識應用,中國移動在算力應用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
中國移動充分發揮算力網絡新特性,加快現有產品升級和前瞻業務試點驗證。打造云XR、云游戲、云魔百和等應用,升級云專線、云互聯等云網融合產品,拓展無人采掘、港機遠控、工業質檢等行業解決方案,探索車聯網、元宇宙等新業態新模式;在冬奧會期間,基于算力網絡為冬奧冠軍谷愛凌打造元宇宙數智分身,成為奧運會直播史上的首位數字人嘉賓。
杭州西湖南宋御街的導游“杭小憶”,是基于圖、文、音三模態千億級參數的大模型,疊加南宋御街場景進行高效本地化增量訓練,打造而成的數智人。她能夠帶領游客,沿著南宋御街體驗好玩的XR虛實相融空間,為人們帶來全新的溝通與傳播互動體驗。
該數智人的出現,正是基于中國移動東數西訓、東數西存、東數西渲等行業實踐成果,通過算網大腦AI調度將東部豐富的應用數據、算法輸送到西部,借助西部豐富、強大、綠色的算力資源,完成多模態、CMC、ADN等大模型訓練,再將訓練模型和應用結果返回給東部,實現東西部統籌協調發展。
技術標準、產業規范從無到有
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中國移動以科技創新夯實算力網絡發展基礎。
在體系架構與核心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移動率先提出算力網絡十大技術方向,系統布局原創技術;積極構建算力網絡標準體系,在IETF、ITU、CCSA等國內外標準化組織中體系推進,已立項近100余項;歷時四年主導推進的"算力路由"工作組(CATS),在IETF獲批成立,并擔任工作組主席;在CCSA主導國內首個算網總體技術要求行標。中國移動還成立算力網絡開源社區,獲得開放基礎設施基金會批準,打造全球首個算力網絡開源社區。
以中國移動信息港協同創新基地位中樞的算力網絡試驗示范網(CFITI,Computing Force network Innovation Test Infrastructure),定位于國家示范基地、新技術實驗床、產業聚合平臺、新業態孵化器,覆蓋9個集團級節點和9個升級節點得試驗環境,協同30余家產學研用合作伙伴,開展30余項應用場景,10+關鍵技術孵化驗證,全面推動算力網絡從理念走向實踐。
中國移動還在業界率先明確新一代光網絡400G技術路線,在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省開展跨越5616公里的陸地超長距離技術驗證,構建目前世界距離最長、帶寬最大、時延最優的新一代光傳輸試驗網絡,奠定了算力網絡的堅實基座。
數字經濟時代,行業信息消費需求從基于網絡的信息交互轉變為基于算力的數據處理,傳統的基礎通信產品“要素式服務”已經難以滿足用戶多層次需求,運營商需要通過算力產品實現價值重構,實現從單一要素型向多要素融合服務、任務式服務、一體化算網能力發展。
“算力網絡將帶來服務模式從‘資源式’到‘任務式’的提升,中國移動將實現產品能力、服務量綱、運維模式的根本轉變,滿足萬物互聯時代復雜多樣的算力服務需求!敝袊苿颖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