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挖掘和激活數據價值,來解決具體業務問題,實現業務優化創新,正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工業數據智能應用也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工業數據智能專家,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寄云科技”)致力于提供從智能控制、數據采集、數據治理和存儲、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建模以及應用開發在內的完整、標準化的工業數據智能平臺及一系列數據智能化應用,全面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那么,數據智能如何幫助工業企業最大化發揮數據價值?寄云科技在以數據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未來的發展戰略如何?帶著這些問題,e-works總編黃培博士于近日專訪了寄云科技CEO時培昕博士。 圖1 寄云科技CEO時培昕博士 專注工業數據智能,實現有效數據治理
近年來,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推動工業制造業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也為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據要素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協同推進技術、模式、業態和制度創新,切實用好數據要素,將為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帶來強勁動力。因此,對于工業制造業而言,充分挖掘和發揮工業數據的內在價值,實現數據驅動決策,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時培昕博士指出,寄云科技正是一家具有強大數據智能基因的科技企業。在時培昕博士看來,數據智能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數據”,主要解決數據從哪里產生、如何去采集,以及如何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應用的問題。二是“智能”,即依托IT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先進技術,解決依靠傳統工業機理和人工經驗所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包括故障預測、質量預警、缺陷根因分析等,并且通過智能化的方式,為提高設備可靠性、提升產品質量與效率,以及優化生產工藝等提供最精確的解決方案。
但是,時培昕博士也強調,在工業領域,要實現智能化必須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裝備的自動化程度足夠高;二是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程度足夠高。只有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形成智能化的應用,并通過數據智能的方式實現智能分析、智能決策。
據時培昕博士介紹,寄云科技一直秉承數據智能的核心理念,幫助工業企業快速、高效地實現智能化分析、決策和控制,強力推動工業智能化升級進程。為此,寄云科技創新打造了智能控制器、工業物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智能應用為主的核心產品線,提供從底層的基于算法的智能控制、設備接入與數據采集,到設備/產線的數字化管理,再到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智能應用等一系列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構建貫穿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及管理等不同部門的數字化底座,實現IT數據和OT數據的統一融合,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洞察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服務運維等各個環節的差距,實現關鍵生產經營指標的分析和優化,助推制造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深入重點行業,從裝備智能化到生產智能化
2022年9月,寄云科技在北京發布了NeuSeer 3.0新一代平臺產品。該平臺具備數據采集存儲、數據治理分析、低代碼應用開發、邊緣計算及數據智能應用的一體化數據能力,全方位展示了寄云科技的數據智能平臺及行業應用。據時培昕博士介紹,NeuSeer 3.0平臺延續了“連接+洞察+優化”的理念,并著重向下和向上分別做了延伸。 圖2 NeuSeer平臺架構 一方面,向下深入自動化領域,實現基于算法和數據的智能優化控制。寄云科技將原有的生產過程智能化與分析的能力,逐步下沉到對生產設備的實時控制、工藝優化和現場控制,與菲尼克斯電氣聯合推出了NeuSeer智能控制器,并且通過邊緣智能一體機、智能控制器等產品向下連通海量的企業生產設備和業務數據,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智能化分析、決策和控制。
另一方面,向上構建以數據智能為驅動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寄云科技更加深入到行業場景,為半導體制造、能源電力、石油化工、軌道交通等多個重點行業,提供涵蓋設備預測性維護、工藝和質量優化、實時生產決策等方面的行業化產品與解決方案。
時培昕博士表示,在構建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上,寄云科技始終都圍繞著兩個方向:一是裝備智能化,二是生產智能化。其底層邏輯在于,先進的制造過程會把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按照最合理的方式進行分配,這對生產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裝備要在自動化基礎上實現智能化,不僅能夠快速、連續、穩定、精準的執行各項指令,同時也要具備動態控制、數字孿生、高效協作和聯動的屬性。同時,生產過程中的效率、工藝穩定性、質量和缺陷的診斷和預測能力,乃至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管控能力,都高度依賴于裝備智能化程度,通過結合裝備產生的數據和生產業務系統的數據,能夠極大的提升生產過程中的工藝、質量和效率,真正實現智能化。圖3 從裝備智能化到生產智能化 在裝備智能化方面,寄云科技依托數字孿生、智能控制、預測性維護和開放集成等核心能力,廣泛服務于半導體、能源、油氣及軌道交通行業的高端裝備廠商,幫助廠商構建基于仿真和歷史運行數據的數字孿生,加速優化工藝配方的開發,降低設計成本;針對裝備運行數據及關鍵零部件壽命的預測性維護,降低客戶非計劃停機概率;同時提供多維度、動態、精細化的智能控制;以及協助裝備與外部自動化和業務系統的高效集成,以全流程的自動化控制和編排,滿足客戶對實時生產指標的分析。
在生產智能化方面,寄云科技從數據治理、裝備穩定性及工藝優化、缺陷診斷及預測,以及實時生產管控能力四個維度,實現企業對產能、損失和效率的實時分析和管控,為裝備提供最優的工藝參數選擇,協助企業做出更準確、實時、透明的生產決策,持續提高自動化生產的效能,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目前,寄云科技在先進制造、半導體、能源電力、石油化工、軌道交通等多個垂直行業,積累了豐富的高端制造行業經驗與樣板工程,先后為包括中國電科、中國電子、國家電網、北方華創、中國中車、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彩虹集團、京能集團、東方晶源、麥格納集團下屬格特拉克等在內的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頭部企業提供了標準化的平臺產品和數據驅動的智能化應用,備受客戶、生態伙伴以及行業市場的認可。
時培昕博士表示,針對其它行業,寄云科技也正在逐步建立行業化的解決方案和能力。寄云科技將秉承“1+N”的發展思路,也即基于“1”個通用的數字化底座,將工業數據智能核心能力向“N”個垂直行業拓展延伸,提供從裝備智能化到生產智能化的行業化、通用化解決方案。
平臺+應用組件,解決企業痛點問題
從長周期的視角來看,隨著工業數據智能應用的不斷深入,工業數據智能核心能力也經歷著從項目(Project)到產品(Product)再到平臺(Platform)的躍遷,也就是從實施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到將項目實施所積累的經驗沉淀成通用性的軟件產品,再到將這些產品以平臺化的方式來開發、部署和運營。當前,寄云科技也正在循著從這一路徑不斷進階。
據時培昕博士介紹,寄云科技NeuSeer工業數據智能平臺,從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如今的3.0版本,正在快速從基于項目到基于產品,躍升為基于平臺化、行業化和合作伙伴的發展新階段。
在NeuSeer 1.0階段,寄云科技以NeuSeer平臺為底座,圍繞著不同項目開展以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打造了非常多的項目案例。而到了NeuSeer 2.0階段,寄云科技也隨之進入以產品為核心的發展階段,即以場景化和產品化為方向,開始將應用平臺以產品化的方式推進,并基于服務眾多不同行業客戶的經驗積累,打造了工業物聯網和工業大數據產品線,構建起完整工業數據智能產品線。而到了NeuSeer 3.0階段,寄云科技又往前邁進了一步,進入以行業化、產品化及合作伙伴生態建設的新階段。
在行業化方面,寄云科技針對半導體制造、石油天然氣、電力能源、軌道交通等細分行業,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產品化應用,同時在此基礎上,拓展服務更多、更為垂直行業的客戶。在產品化方面,寄云科技在NeuSeer 2.0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系列產品功能,實現更為完整的智能控制、工業數據智能應用開發和工業數據分析產品。在合作伙伴生態建設方面,寄云科技加強與裝備廠商、自動化廠商、工業軟件廠商以及科研院所等產學研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為工業數字化、智能化以及高質量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量價值。
在此基礎上,寄云科技還重點增強了基于公有云的平臺服務能力,以服務于更多不同行業的工業客戶,培育伙伴生態合作新模式,提供從智能控制、數據采集、設備接入、數據分析建模和可視化開發在內的開放平臺,快速實現包括裝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數字化管理在內的智能化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寄云科技還推出了應用市場和模型市場,不僅提供豐富的針對半導體制造、軌道交通、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等不同行業的設備運維、能源管理、預測性維護、工藝優化、質量分析、生產管控等眾多的裝備智能化應用以及生產智能化應用;也提供數十種不同行業針對異常檢測、統計分析、虛擬量測、根因分析的算法模型及案例集,致力于以“平臺+應用組件”的方式,幫助客戶解決具體業務問題。此外,寄云科技還為開發者提供從智能控制、設備接入、數據分析和應用開發在內的一站式開發服務。 圖4 應用市場 e-works認為,應用市場與模型市場的推出,不僅標志著寄云科技以數據智能解決各種業務問題的能力不斷強化,而且也為企業選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從傳統的軟件導向、應用功能導向,轉向業務問題導向、實際需求導向。在傳統的選型過程中,企業往往更關注需要哪種軟件(如MES、ERP、APS、WMS等),以及更需要哪種應用功能;但選用某種軟件或某種應用功能,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面臨的實際業務問題。而寄云科技從解決客戶面臨的具體業務問題出發,提供豐富的平臺應用組件,供企業根據自身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并能夠通過數據智能切實解決企業面臨業務問題,帶來數字化、智能化價值,助力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開拓進取,做工業數據智能專家
寄云科技堅持以數據智能為主線,打造數據智能平臺,將海量的工業實時數據與眾多生產業務系統進行融合處理,并通過機理模型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智能分析,構建起包括“預測性維護”、“異常檢測與智能診斷”、“實時生產決策”、“安全生產管控”在內的多種智能應用,為企業提供基于數據智能和數字孿生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助力企業穩步提升面向數字化轉型的生產指標優化和高效決策能力,實現智能制造。這使得寄云科技不僅廣受客戶及生態合作伙伴的認可,也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自2013年成立以來,寄云科技先后完成了多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22年。2022年11月底,寄云科技宣布完成了超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北京集成電路裝備產業投資并購基金、中車資本和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
對于寄云科技持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原因,時培昕博士總結為四點:一是真正扎根于各類工業智能應用場景,能夠切切實實解決客戶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具體業務問題;二是擁有良好的行業口碑,廣泛收獲了行業內權威機構的認可;三是對智能化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以及自身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得到投資人的廣泛認可;四是在半導體制造、軌道交通、能源電力、石油化工等重點垂直行業的持續投入,以及所具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核心能力,使得寄云科技可以同這些行業內的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跨越式發展。
然而,融資只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本輪融資過后,寄云科技將秉承初心,繼續圍繞重點應用領域,加速完善產品應用和服務網絡,為垂直行業客戶提供更為豐富、更具價值效益的數據智能應用。
時培昕博士表示,對于寄云科技的未來發展戰略,可以概括為“一橫一縱加生態”。“一橫”就是以數據智能為中心,盡可能提升產品化、標準化能力;诂F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工業數據智能平臺,繼續完善產品的標準化、開放性和擴展性,提供更完整的基于數據智能的方案框架!耙豢v”就是發展針對半導體、軌道交通、石油石化和能源電力等優勢行業的垂直解決方案,持續夯實技術和創新能力,提升在成熟領域的口碑和知名度;同時也向鋰電、光伏等其它重點垂直行業延展,逐步建立起行業化、產品化的解決方案和能力!凹由鷳B”就是構建合作共贏的開放生態體系。以價值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攜手裝備廠商、自動化廠商、工業軟件廠商等合作伙伴,在行業、區域、技術領域等多維度形成生態協同,共同促進智能制造、工業數據智能生態的發展。
后記
作為工業數據智能專家,寄云科技非常務實,專注于基于自身的產品化、平臺化、行業化的產品,從生產設備(包括可靠性、可用性、執行效率等)、生產過程(如生產線吞吐量、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等)以及能耗等維度,幫助制造企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業務問題,同時聯合生態合作伙伴,持續構建和夯實工業數據智能核心能力,加強行業縱深和領域橫向拓展,支撐制造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一路走來,寄云科技不僅收獲了來自制造企業客戶、行業機構、生態伙伴以及資本的廣泛認可與青睞,也實現了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并于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期待寄云科技能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繼續務實推進數據智能在工業領域的落地及應用,持續推動中國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