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領域,工業互聯網驅動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為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專家談》開辟“工業互聯網”系列專題,將邀請十余位業界專家多視角探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本期我們邀請到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田洪川,和我們對話工業互聯網。
一、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的方向
當前,工業互聯網重點圍繞新型裝備、工業自動化、工業軟件等基礎環節及新興前沿領域開展技術創新。一是工業裝備向柔性智能、開放互聯方向演進。各類裝備開放式平臺興起,傳動、執行等裝備基礎功能逐漸集成為模塊化產品,基于解耦疊加智能計算,推動實現多類裝備應用的自動化開發和部署。二是工業自動化向軟件定義、靈活開放的扁平化方向轉變。通用ICT架構下沉,與傳統封閉工業自動化體系逐漸融合,構建軟硬解耦和可移植可互操作的開放自動化體系。三是工業軟件向全生命周期模型融合貫通演進。新型工業軟件體系致力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軟件上云+數據增益”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數據和模型集成融合的智能服務。四是AI、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領域持續創新。強化學習、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AI技術相互組合,不斷賦能優化生產過程;三維可視化、實時仿真、工業模型管理等技術推動數字孿生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持續提升;可信工業數據空間通過保障數據共享、流通,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
國內外在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方面存在差異。國外重點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依托行業知識積累和跨界合作等構筑領先優勢。如施耐德依托自身在工控領域技術優勢,在全球率先發布開放自動化產品,搶占下一代工控系統制高點。微軟以即插即用的設備服務和敏捷開發能力,匯聚超3300個設備集成商和軟件合作伙伴,推動應用開發創新。國內主要以政府為牽引,統籌規劃技術攻關,構建場景驅動技術創新的特色路徑。我國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作用,圍繞基礎短板和新興領域,推動技術創新迭代。
二、工業互聯網產業培育的成效
我國深化產業創新,支持電信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工業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聯動協同,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初創企業,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一方面,我國引導領先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提升綜合能力。滾動遴選海爾卡奧斯、航天云網等28家“雙跨”平臺,強化龍頭平臺企業帶動作用,并引導鼓勵平臺上市。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240家,其中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8000萬臺套、工業APP數量近30萬個、工業機理模型數超85萬個,成為賦能重點行業、區域、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另一方面,我國涌現出一批細分領域初創企業,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產品。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專注細分領域,打造具有特色產品服務。例如在中小企業服務領域,黑湖科技重點打造云化MES軟件,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輕量化解決方案,降低企業數字化門檻,目前服務超過3000家制造企業客戶,覆蓋1.2萬家工廠。
三、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的有效路徑
我國工業互聯網正從概念普及進入全面推廣和深化應用階段,然而受限于垂直行業壁壘及中小企業“不愿”“不敢”“不會”應用現狀,工業互聯網大規模推廣仍存在一定程度制約,下一步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精準施策,加快應用普及。一是強化行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提升對技術、資本、市場、人才等要素集聚整合能力,發揮示范、倍增效應,引領工業互聯網跨越式發展。二是加大中小企業低成本共性產品推廣。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中小制造企業提供低成本、輕量化解決方案,探索先試用再收費、免費部署收益分成等商業推廣模式,顯著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水平。三是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園區/產業集群深度應用。以園區為載體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區域的落地賦能,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園區”“工業互聯網+基地”等活動,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區域賦能經驗路徑,更好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快工業互聯網與傳統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融合應用。拓展工業互聯網在城市、醫療、交通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融合應用新模式。
四、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產業培育-應用推廣”價值鏈的卡點、堵點及解決方法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既要遵循普適性規律也要結合現實國情。一是目前仍有大量基礎性、原創性技術尚未突破,且高校、科研院所技術創新與產業需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僅靠企業自身力量很難快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二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在研發設計、建模仿真、知識沉淀等方面能力相較國外整體仍較薄弱。三是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廣過程存在行業差異大、場景碎片化特點,解決方案示范帶動效應還不足,規;茝V難度較大。
下一步,我們應充分發揮我國市場規模大、場景數據多、融合創新強的特色優勢,多措并舉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
一是組織編制產業鏈圖譜及技術攻關路線圖,以系統工程思維和方法梳理工業互聯網產業鏈構成及關鍵技術產品清單,編制產業鏈圖譜,合理規劃技術產品攻關路線,按圖索驥系統推動技術攻關工作。
二是依托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開展重大技術攻關。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運營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促進中心,加快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開發、孵化與推廣。
三是廣泛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評測。依托工業互聯網邊緣、工業PaaS、工業APP、工業智能等領域評測國家標準及評測工具,有序推進技術產品評測工作,精準定位企業優勢及短板,以測促研、以測帶建,助力工業互聯網產業培育。
四是積極打造“平臺+”融合應用試點示范。鼓勵重點平臺企業在典型行業場景落地應用,持續深化行業融合指南,遴選一批應用價值高、可復制推廣性強的應用案例,樹立“平臺+行業”標桿。持續推進“平臺+園區”“平臺+基地”,引導科研院所為園區提供規劃設計、服務商導入、樣板建設、生態活動等一系列服務,提升平臺規;茝V水平。